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從倫敦奧運的籌辦格局談起(二)

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舉辦已經第十一屆,國內沒有大專院校可以持續舉辦國際賽事,又能有世界級賽事水準的。對於我們沒有體育相關科系,沒有專人在籌辦繁重的賽務的條件來說,實在難能可貴。

但是我們賽事的格局仍然太小,對照前述賽會舉辦格局的四個層次來說,我們一直沒有實質上把東吳超馬賽提升到全校層次。不錯,我們已成功地爭取活動放入校曆,籌備組織的主任委員是校長,但是其實大家的觀念還停留在「體育活動是體育室的事」,學校其他單位只是「配合演出」而已。殊不知其實學校各個單位都可以「利用」超馬活動來執行自己的任務,例如校友服務可以用新聞性高且廣為校友知道的超馬活動來組織校友,或者找回以前在校擔任過志工的校友,或者廣邀校友回來參觀導覽,而不要每次收到學校訊息都好像與募款有關。換言之,超馬活動在概念上是一個平台,可以讓各單位在上面發揮的平台,而不單只是一個超馬賽會而已。體育在學校教育體系裡本來就是跨領域的,沒有一個學科是可以兼具「德智體群美」的,「微積分」課程作不到,電腦概論更達不到這個教育目標。

可惜的是,一直在這平台上結合得最好的居然是校外人士,是負責醫療急救的榮總急診團隊和陽明醫學院研究團隊,他們利用賽會醫療的機會,研究超級馬拉松運動,累積研究論文,漸漸具有運動醫學中「超級馬拉松運動醫學」次領域規模,每一年榮總急診團隊都有多名醫師依自己的志趣自訂題目來做與超馬相關的研究,有B肝帶原者跟超馬運動的研究,有觀察超馬賽中血液變化的,今年10月已經有著名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來進行超馬基因認證實驗。欣聞我們學校心理系老師也開始注意到超馬運動,進行了一些先導實驗,其實各個領域都可以投入結合,超馬歷史淵源有3500年,台灣超馬歷史較短12年,可是如果就注意到這段歷史,可以在台灣超馬發展過程當中提出歷史學者的論證,可以斧正該運動的發展。音樂系如果可以發展出超馬運動專屬音樂,幫助跑友以恆定的速度,克服生理障礙,跑出佳績,也是「音樂治療」應用的最佳典範。

如果以教育價值和傳達給社會的正面學校形象來衡量超馬活動的成效,那麼早就物超所值無數倍。但是精益求精,我們還是覺得平台的發揮只有幾成而已,還有很大的空間,每年住宿組強哥組織住宿同學又陪跑又表演,把它當成住宿生重大活動之一,是行政單位結合得很好的範例,我們希望學校各單位,無論行政或者學術單位同仁,12月10-11日活動當天來學校,坐在大階梯上看看比賽,思考未來可以在平台上發揮什麼?用什麼方式結合超馬活動?讓東吳超馬的下一個十年更具新意義,更能發揮它的價值。(郭豐州,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星期三)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從倫敦奧運的籌辦格局談起(一)

英國倫敦市的東區是倫敦市建設落後的平民區,住民大都是中低收入民眾,有高達70%以上是黑人和少數族裔,犯罪率本來就高。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往往失業率更高,前一陣子倫敦失業青年暴動,這社區裡的動盪更劇烈。

如今英國計畫用倫敦奧運來改造東倫敦,2012即將來到的夏季奧運是倫敦市第三次舉辦奧運。他們打算動用4500億台幣來辦奧運,此金額約是北京奧運經費一兆三千萬的三分之一。因此,倫敦人自己說不會有鳥巢(北京奧運主運動場),更不會有立方體(北京奧運游泳比賽場管)。那麼這筆大錢是如何用的?聰明的英國人只打算用其中12%蓋奧運場館,24%用在周邊河川整治、建水閘、綠化工程,約10%用來投資在交通基礎建設上,其中鐵路就部分就新建9條線通全國其他地方,也就是拿三分之一的預算用在基礎建設上,企圖利用申辦奧運機會改造東倫敦。

奧運籌辦當局一開始擬定的目標之一就是為英國留下遺產,運動賽會中的國際媒體中心,預設賽後發展成為倫敦的「科技園區」,利用建設傳媒中心的經費,鋪設高速光纖寬頻網路,作為科技園區未來的電腦通訊基礎建設,目標是「打造下一個英國成長的引擎」。

綜觀賽會的籌辦格局,我認為可以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大拜拜」。把大部分經費用在經常門,用在比賽相關的人事、器材、交通花費上。這層次的利用像大拜拜一樣,「船過水無痕」,沒有留下實質的影響,過了一段時間,只聽說這地方辦過比賽。第二層次是「蓋場館」,利用要舉辦比賽的機會蓋體育場館,趁機會充實體育設備與場館。比賽過後,留下場館也留下一堆問題,場館再利用情形不好就成為「蚊子館」,設備沒再利用就等著生鏽報廢。第三層次「賺大錢為目標」,添購設備,蓋場館,但是以帶來利潤為目標。例如在洛杉磯奧運創下「運動行銷」成功的範例後,各國辦比賽都也想賺大錢,漢城奧運為了美國觀眾,犧牲選手的生理時鐘,把賽程調整成美國時間,以收取鉅額的電視轉播權利金。第四層次「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藍圖」,北京申辦奧運,因此地下鐵增加10倍長度,傳遞中國和平崛起的訊息給全世界。倫敦奧運翻新東倫敦市,建設科技發展的基地。

這幾天我們正悄悄地在申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主辦城市台北市的官員和體委會高層都出國去開會爭取。此事件最大的關鍵是對岸,按目前形勢來看,大陸會給執政黨創造更好連任的條件,因此預料成功機會很大,不過我已經在思考我們申辦成功之後,舉辦的思維是上述四個層次的哪一層?!後面政府還有申辦亞運的企圖呢!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2011年神宮外苑24小時賽

今年東京神宮外苑24小時賽10/15舉行,去年9月太熱了,這天氣恰恰好。今年一起去參賽的有:

笑口常開的陳前大哥DSCN2668

DSCN2669

新秀黃智鴻在台中消防局工作,是登山高手。潘教練從軍中退下來之後志願擔任台東地區國中小田徑教練,他自己以前是跨欄選手。

DSCN2681

陳俊彥此行去幫黃淑敏補給,鄧永健來東吳推廣部學過日文,我們此行都請他帶隊。

DSCN2690

黃淑敏一直想跑出24小時賽好成績,但是心急卻也造成不健康的參賽心態。賽後我以王國維的詩相贈,希望她心境一轉,平常心出賽:「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

DSCN2755

24小時女子世界紀錄保持者工藤真實依然全程24小時當大會志工,在路口指揮交通並且幫參賽者加油,是全方位實踐超馬精神的跑者,上場時全力爭取好記錄,不比賽當志工時也全心付出,展現偉大運動員的無私精神與成熟公民的奉獻行動,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DSCN2847

DSCN2739

我們的老朋友關家良一也是從頭做到尾。

DSCN2673

賽前贈送工藤超馬協會運動浴巾作點國民外交,並告知日本朋友們台灣成立超馬協會的消息。日本的超馬協會每年就辦這一場比賽。

DSCN2811

每次出賽陳前大哥都有他的目標,或許他人不甚瞭解他,捐血和超馬是他生活當中兩件重要的大事。我本來擔心他會不會因為太在意蒐集數字而搞壞身體,結果發現他每天恆常的鍛鍊,身體狀況很好。可見身體要健康秘訣無他,恆心而已。

DSCN2689

關家在賽前和台灣跑者合影

DSCN2809

DSCN2844

2008年東吳超馬賽女子組冠軍的桑原章惠也參賽,她右手本有傷,包一大包也參賽,最後幾小時因疼痛身體偏一邊跑,賽後我看她坐在椅子上休息了10分鐘,也就好了。

DSCN2772

早上我到附近逛逛,發現一家以夏威夷咖啡為號召的小餐廳,於是就逛進去吃早點。

DSCN2774

DSCN2776

外面小陽台布置清爽,氣候也好,就坐在陽台上休閒地享受早餐。

這次AKI幫我們找到一家青年旅館,就在捷運站旁,非常方便,價格也便宜,只是需要4人一間,如果是一群人去就很理想。旅館工作人員有幾人會講中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共澡堂裡居然有熱水池,深度與寬度都很有誠意地夠幾個人在裡面伸展疲勞的肢體,每天都很享受沐浴時光。

該旅館隔一站就是東京巨蛋,比賽完當然要去逛逛,當天下午有中日隊與巨人隊賽事,但是我們時間不允許進去看,於是在外面逛一圈,商品街都是巨人隊商品,價格不便宜,不是那麼狂熱,就不買了。但是可以參觀棒球博物館,收穫不少。

DSCN2848

DSCN2849

DSCN2855

王貞治的球衣與球棒

DSCN2853

王貞治以武士刀練習「金雞獨立」式的打擊方式照片

DSCN2861

入選名人堂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塊立體頭像和事蹟介紹,尊重歷史是文明社會的象徵。

明年再來參賽時要多留一兩天,週日下午到巨蛋看棒球,體驗一下四五萬人一起看球的感受。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邱淑容的紀錄片很難拍

  上週日邱淑容的紀錄片在高雄上映,我受邀南下參加首映會。看完之後,和淑容全家、導演等又一起吃飯談紀錄片,一致的結論是她的紀錄片很難拍。

紀錄片劇中人物是真實的,卻是沒有劇本的,導演不能左右劇中人物的發展,只能在旁邊記錄,剪輯成一部「有意義」的影片。它必須是有故事性的,能表達出故事背後深層意義的,同時現代紀錄片又必須到院線電影去放映,所以不再像以前的紀錄片那麼沈重,相當程度上是必須討好觀眾的。

   章導演是淑容出事之後才找上我的,透過我介紹,他去跟淑容接洽,一陣子之後淑容才同意他們拍攝。這一跟拍兩年(術語稱蹲點),導演一開始也說不知道結局如何,所以他很有危機感,故事的發展既然他不能左右,只好等事情發生。這兩年,淑容先裝義肢、復健、半年後回中鋼上班,開始學騎三輪車,後來恢復到以前的平日,每天一大早到澄清湖跟中鋼同事運動,之後上班,下班在家邊看電視邊踩腳踏車運動。日子平淡到紀錄片拍不下去...

   後來淑容受邀前去出席運動賽會機會多了,路跑賽常去鳴槍,受邀演講場次也多了,從「受害」角色變成「鼓勵他人」角色,故事有了,但是很「老套」。這一類的紀錄片都是主角人物都先來一段「受盡風霜」,然後在某一個契機下,幡然立志,再經過一番「寒風澈骨」之後,蛻變成一號人物。

淑容家的例子很難套進這模式,首先是全家樂觀知命,從沒有全家抱著痛哭的場景,即使連淑容自己也沒有哭幾次,所以受盡風霜的場景很難找,我相信是這股樂觀的氛圍讓他們很快地站起來的。

     本來要求章導演拿片子來學校放映,不過他說這次上映只是應付贊助的公家單位而已,真正的片子要明年十月才上映,我知道他們拍很多,但是這回剪進去的只有一半而已。看來要看完整的紀錄片要等到明年了,我倒是很好奇導演怎麼處理,讓它變成一部有故事性,觀眾又喜歡看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