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台灣奧會委員和主席改選,報載我國籍的奧會委員吳經國先生告洋狀,跟國際奧委會說我國奧會委員的改選由主席說了算,不符民主程序。但台灣奧會提出反駁說下屆委員是由本屆主席提名,交由19名執行委員會通過的,不是主席一人決定的。
一般人恐怕搞不懂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有窩裡反的情形?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先生也是台灣奧委會當然委員,但是他在委員會中沒有影響力,曾提出"提名委員會"來負責下屆委員的名單的意見,但沒有被採納。奧會和國際奧會委員不合,不是我們才有,連大陸這麼嚴格的體制下也產生中國奧會與中國籍國際奧會委員有激烈摩擦的情形。
前中國國家體育局主任袁偉民在一本採訪性質但實質是自傳的書(體壇風雲-袁偉民)中以大量篇幅描述這一段過程,說是要還原歷史真相。在中國體制下,國家體育局是"三塊招牌,一套人馬",分別是國家體育局,中華體總和中國奧會,其實更明確的說,是四塊招牌,別忘了他們還是一黨專政,所以都還兼有黨部幹部之職。國家體育局是政府機關,中華體總是民間組織,由個單項協會組成,在國家體育局下有各種運動的管理中心,例如田徑管理中心主任即是田徑協會的主席。國家體育局主任同時是中華體總主席,也是中國奧會主席,兼任副書記(書記是體育局副主任,顯示以黨領政的體制),可以說是集大權於一身,但是也拿中國籍奧委會委員何振梁沒輒!衝突從改選奧會主席和爭取08年夏季奧運主辦權說起,01年在莫斯科的國際奧會會議中改選奧會主席,該次會議中也由委員投票決定08年主辦城市,中國的立場當然是爭取北京奧運,這件事又跟支持歐洲籍的羅格擔任下屆主席綁在一起。原因是投票者多數是歐洲籍的委員,當然支持薩瑪蘭奇的接班人也是歐洲籍出任。大家有默契,新主席和主辦城市不是落在同一洲,所以"北京+羅格"是一個組合,還有其他組合,例如"韓國金雲龍+巴黎"。據袁的說法是何振梁居然支持後面的組合,暗示何有拿金雲龍的好處。另一次矛盾衝突是第二個中國籍委員于再清競選執行委員,何沒有堅決支持,所以第一次競選落敗。
何振梁是袁偉民的前任,曾任國家體育局局長,外文造詣強,在52歲時就被中國提名當中國奧會委員,至今已經80歲還是委員,在國際奧委會中影響力頗大,蓋以前國際奧委員會類似一個貴族俱樂部,每個人都是在各國有一方勢力,在歐洲以豪門居多,中東則都是親王。國際奧會把委員視為派駐各國的"大使",雖然由各國提名人選,但卻是獨立行使職權。袁則認為何是國家培養指派,應以國家利益為行事準則,不應和國家政策有抵觸。吳經國在那次08年北京奧運投票時也跟當時國家政策不符,當時我們並不支持北京,但是吳經國以"為中國人最大利益為原則"說明他的投票立場,曖昧的說法仍然顯示他無疑是北京的支持者,有人說是為了他在中國的生意著想,不管如何,跟政府唱反調是不爭的事實。
我在想各國和國際奧會對奧會委員各有想法,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不過對於中國的何振梁,我不理解的是中國這麼嚴密的體制下他居然可以跟國家政策對幹而沒事?對台灣的吳經國,我不瞭解的是如果號稱獨立行使職權,那是不是就不要每年跟政府拿500萬補助?對於他們兩人的共同疑問是:能不能摒除私利的想法,在一定年紀後自動退下,讓後輩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如果能如此,不也是運動家無私精神的實踐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