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0-4/12我主辦了第一屆「國際環台超級馬拉松賽」(International Tour de Taiwan Ultra-marathon),它的成功舉辦讓我們台灣成為全世界第五個擁有環繞國境超級馬拉松賽的國家。除了我有東吳大學教師和是電算系校友身份之外,這國際賽事跟我們東吳大學還有哪些關係與意義呢?答案是這賽事對我們母校有著重大的意義與多項連結,請聽我一一道來。
籌辦環繞國境的賽事時,選擇出發與結束地點是慎重無比的,它必須是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才行,或者具有歷史意義、或者必須是國際馳名的地標建築,但也必須考量實務性。賽前我們提出三個地點來討論:總統府、101大樓和東吳大學外雙溪田徑場。總統府是台灣政治中心象徵,民選總統的辦公室,從意涵觀點是很好的起終點,但是也有交通、行政上等實務面的難度。101大樓是台灣在國際上的圖標(icon),但除此之外沒有跟超馬運動有鍊結。最後大家一致選擇外雙溪田徑場,原因是它是台灣超級馬拉松運動的發源地,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我們從1999年開始舉辦了12屆的國際24小時超馬賽,是國內跑者公認的跑者最高殿堂,培育了所有國內排名前十名的高手。2012年還因為成績優良被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認證為「金牌賽事」,這是全世界一年100餘場的24小時賽中唯二的兩場金牌賽事中的一場。
國際環台超級馬拉松賽總長1100公里,分14站,每天距離不定,最長的第五天從台東金崙跑到屏東的滿洲,當天參賽者必須跑93公里,以累積時間最短者優勝。出發時有57名參賽者,其中16名國際選手,七名女性跑者參賽,最後有23位跑者完成壯舉,12日下午回到外雙溪,寫下台灣運動歷史新頁。這23位壯士中有一位是本校校友-80級電算系的李明德先生,李學長在這麼挑戰的賽事裡,穩紮穩打,每天都在限時前才抵達終點,前一週累積名次在很後面,但是進入第八天,許多參賽者都因為前面消耗太快退出賽事,我們總在李學長身上看到東吳人的特色,他總是低調地、不慌不忙地保持等速前進,最終成為台灣路跑界首批完成有著里程碑意義的環台賽的17位國內跑友中的一員。
賽事成就還不止於此,我們賽事還結合慈善公益,我發起「一公里一元」的加油活動,請參賽者找周邊的親友贊助你1100元,鼓勵你完成艱苦的1100公里賽事,然後大家把這些款項集合起來捐贈給慈善團體。發起慈善行動的我有責任要為捐款人把關,善款必須交給資訊透明的正派公益團體,而且妥善地使用該筆善款。我很放心地邀請「漸凍人協會」作為慈善合作單位,理由是該協會理事之一是中文系的沈心慧教授,我雖然跟沈教授只有數面之緣,但是觀察該協會運作正常,而且健康的跑者們更可以體驗到失去行動能力的病友們的苦痛,賽後統計,我們一共為「漸凍人協會」募到170萬,是運動與慈善結合的好範例。
舉辦長距離賽事時,大會最需要掌控的是參賽者的行蹤,以往賽事都不知道跑者位置,無法得知參賽者安全與否,這次賽事我們使用了麗台科技提供的GPS迷你手機,但是該手機只提供位置訊號,系上的林旭陽老師和我加上兩位同學只花了一個多月,就發展了一套在智慧型手機上可以追蹤每位參賽者即時位置和成績排名的APP系統,在賽事進行當中對大會有很大的實際作用,一般民眾也可以從APP軟體中立即知道比賽動態。系統可以從中華電信免費下載,一經使用,馬上就有來自大陸、法國和台灣的單位表示興趣,這一套全世界第一次應用GPS手機加上APP系統的賽事即時追蹤系統也為環台賽事加添「台灣是科技島」的特色。最後是我們成功地邀請全國各地沿線的路跑俱樂部參與籌辦這賽事,其中當然包括我們東道主-東吳大學教職員常跑同好會,幾位好同事忙進忙出地為我張羅雜事,還有,不能不提的是,我那兩位最辛苦的左右手:本校101級社工系校友勃嚴和99級微生物系校友雁菱,沒有他們,我無法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參賽中的李明德學長
潘校長和其他贊助廠商鳴槍出發
邱媽媽領參賽者出發
APP首頁
APP即時追蹤參賽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