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加大臨床醫學教授翁尼旭(Dean Ornish)日前演講指出,心臟病與早期攝護腺癌患者,都可透過有益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改善病情,甚至讓疾病消失。
翁尼旭表示,是否罹病受四大因素影響,首先是飲食內容,其次是面對壓力的方式,第三是運動量,第四是獲得的關懷與支持。「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僅可以預防疾病,甚至已被視為一種治療。」
翁尼旭強調,追求健康無須採取特別的食譜,因為難以持久,只要記得在平日飲食中,多加入新鮮蔬果,有機的最好。大魚大肉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當然要避免,另外加工與醃製食品也不宜送進體內。翁尼旭不贊成美式高脂多糖飲食,他說:「現在流行全球化,疾病也走向全球化。很多國家的民眾飲食開始像美國人,生活方式像美國人,連死因也像美國人。」
「有益健康的,也將有益地球。個人能夠永續,地球也將能永續。」翁尼旭指出,全美所耗石化燃料有20%用於加工食品,而畜養家禽家畜帶來更多全球暖化。因此有機種植農作物,對地球最好,也最有益人體健康。
翁尼旭認為,人的健康固然受基因遺傳影響,但並非最終的決定因素。他希望民眾不要有擔憂、害怕、憤怒、委屈、恥辱、罪惡感等情緒,而要常保愉快、關愛、自在的心境,則健康細胞自然增加,疾病基因將減少甚至消失。此外,適量運動也是重要因素,他認為每周至少要運動3.5小時才夠。
翁尼旭行醫35年,對心臟病與攝護腺癌患者病情的長期追蹤觀察,讓他得出結論:「改變生活型態與飲食內容,是幫助患者痊癒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治療方式。」
(週末閱讀筆記之二)